瓜皮网首页 收藏本站 分享生活的乐趣
联系我们 手机版 分享

扫码订阅

首页 > 趣闻 > 正文

在 IT 行业,拿 50~100 万年薪

2019-4-11 14:34 热度: 966 责编:一朵梨花压海棠

作者:沈世钧

谈谈我所在的 IT 行业,地点北京。

总的来说,年薪达到 50 万不难,但要再往上(达到 100 万),则不容易。

下面,我从几个维度综合分析下。。

年龄

如果以 22 岁参见工作为起点,之后或经过几次跳槽,或内部升职。大概在 32 岁的时候,10 年工作经验,如果运气不算太差,都能达到 40 万~50 万的年薪水平。

但年薪 50 万却又是一个盘整点。再往后,虽然增长并没有停滞,但速度却明显降下来。以我观察,50 万之后能维持年 6%的增长速度就很不错了。

所以说,题主提的这个 50 万年薪很微妙。不难达到,但也很难超越。

但你如果仔细分析,也就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数字(50 万年薪)了。

50 万年薪,在北京,大概是资深软件工程师的收入水平。这个职位在大部分公司,能占到全部开发人员的 20%~30%。这个职位,如果再往上一步,就是技术专家。而技术专家在整个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会骤然降为 5%~10%。因此,从概率上来讲,大部分人的收入注定只能落在这个区间。

这也符合我身边的统计。

朋友中不多的跨过 50 万门槛,大步向上,达到年薪百万的人。要么是高 level 的技术专家,要么是部门经理级别的。

但为什么会是这样,我和一些 hr 朋友专门讨论过。

为了保持团队的稳定,公司的薪水体系要保持纺锤型。太低收入(年薪低于 15 万),太高收入(年薪高于 50 万),都是少数。而大部分人的收入都集中在纺锤的中间,如下图

在 IT 行业,拿 50~100 万年薪

这样的收入设计(纺锤型),特别有利于职场稳定,和纺锤形收入社会是同一个道理。

至于为什么大部分人在 34 岁左右达到收入高峰,这既有市场选择的结果,还有基因的结果。

听 hr 的朋友说,他们看过一些科普文章,说人的精力在 34 岁之后,会经历一次断崖式下降。从那时候开始,普通人会明显的感到精力一日不如一日。也就是说从 34 岁开始,是人能感受到的衰老的开始,这也与我个人的感受基本符合。

我想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前两年,某通信大公司大规模裁员 34 岁工程师的原因吧。同时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在 34 岁左右,收入进入盘整期的原因。

无他,老了,加不动班,价值下降了而已。

职业

我们提到的 IT 行业是一个大的范畴,其中还有很有很多细分,收入也有一定差别。

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,一个是技术、一个非技术。

技术我最熟悉的是开发和测试。

总的来说,开发会比测试收入高一些,不同公司,不同文化,差异也不一样。但以我的有限统计,两者之间的差距在 10%~15%之间。

也就是说如果开发的收入盘整点在 50 万,则测试的盘整点在 45 万,并没有质的差别。

但测试相对于开发有另一好处,那就年龄 34 岁之后,测试的路会比开发稍微好走一点。主要是开发的知识更新较快,所以随着年龄增加,人精力的下降,对新知识的跟随挑战会越来越大。虽然测试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,但相对于开发,陡度则没那么大,所以大龄后的职业压力会小一点。

而且,因为测试的工作性质要求软技能(例如写作、沟通)会相对多一点,因此走上管理岗的机会也要比开发岗稍微高一点。

非技术我最熟悉的是产品经理和开发经理。

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特点是“冰火两重天”。

优秀的产品经理非常厉害,也特别容易出成绩。因此,我朋友中,产品经理做的出色的,很多都进一步升职为部门经理,从而年薪跨国 50 万槛,进入百万俱乐部。

但因为产品经理技能相对“软”的特征,也让这个行业“鱼龙混杂”。我也见过不少混的差的产品经理,失业之后,直接被淘汰出这个圈子的。

但与之相比,开发过了一定年龄(例如 34 岁),虽然找工作的难度也会增加,但因为技能相对较“硬”,只要愿意放下身价(例如收入适当降一点,从大公司到小公司),混口饭吃还不是太难。

总的来说,技术岗和非技术岗相比,收入到了 50 万之后往上,机会会少一点,但下行的风险也小很多。而非技术岗特别适合那些综合能力出众,尤其是软实力突出的人。

再多说一点。

题目中提到的收入中位数,前端开发 19 万,产品经理 48 万,高级运营经理 33 万,首席设计师 127 万。

我且不说这个数字是否准确,首先这个比较方式就有问题。

你为什么不用普通设计师和普通前端开发比较,而是用首席设计师和普通前端开发比较?如果可以这样比较的话。我还可以添加上 CEO,或者是上市公司 CEO,甚至是 500 强 CEO。那样的话,收入中位数甚至能达到几千万。当然我要想证明开发有前途,我还可以添加首席科学家,首席架构师、资深前端技术专家等,收入能高的怕人。

但这样比科学吗?

这不仅不科学,另外对普通的职场人也没有任何参照意义。因为这些高级职位,注定只能是极少部分人能达到的。而要达到,个人的努力是一方面,机遇也很重要。

公司

以公司为维度,收入最好的一档是一些顶级独角兽(例如字节跳动),还有一些互联网新锐(例如拼多多),非常舍得给钱。我见过的,本科工作 2 年,年薪 50 也不稀奇。但要进入这样的公司也不容易,一则技术要求较高,另外工作强度极大。

接下里是一些著名互联网公司,包括 BAT,网易、美团、去哪儿等。

这些公司的收入虽然没有第一档那么激进,但也很让人满意,年薪 50 万也不难达到。而且这类公司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名气大,流程正规。所以无论学习还是进一步跳槽,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。但这些互联网公司的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工作强度很大,996 很常见。

就下来就是外企(欧美)。

因为我就在外企,也常听公司的 hr 提到薪资政策。总的来说,外企的收入和顶级互联网公司的收入比,应该介于中上的水平。具体说,如果顶级互联网公司的盘整收入为 50 万的话,外企的盘整收点为 80%,40 万。

也就是说,在外企,对大部分开发工程师,通过积累,年薪达到 40 万并不难。

但外企的优势是劳动强度小,能到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。而这一点,等人稍微上了年纪(过了 30 岁),开始关注家庭和健康的时候,会越发的认知到这一点的重要性。

至于其他的公司,例如国企,创业公司等,因为参差不齐,收入就很难说了。

上面的分析都是基于 IT 行业。这个收入(50 万),在很多传统行业(例如机械),想要达到则并容易,这也说明了选对行业比个人努力更重要。

来源:知乎日报

特别声明:本站部分内来源于互联网与网友分享,本站只做收集与展示,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