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皮网首页 收藏本站 分享生活的乐趣
联系我们 手机版 分享

扫码订阅

首页 > 趣闻 > 正文

早饭的粥、鸡蛋与牛奶

2020-4-18 21:00 热度: 607 责编:一朵梨花压海棠

早饭的粥、鸡蛋与牛奶

作者:张佳玮(来自豆瓣

我小时候,早饭基本分两种风格。

一是稀饭——我们那里叫泡饭——搭配点菜。

二是面食(玉兰饼、包子、萝卜丝饼、油条、面包)搭配喝的(豆浆、牛奶、稀饭汤)。

我小时候,早饭喝粥,有点奢侈。

我们那里,粥与稀饭很是分明。稀饭就是冷饭热水,粒粒分明。粥是煮得融了,带点黏稠的反光。

因为稀饭一弄就得,粥需要点功夫,费时间。

我去广东时,看他们大早上也有明火白粥喝,很羡慕。

稀饭比较清爽,粥比较好入口。各有所长。

我记得我第一次喝到全融的粥,是有一次发烧,送去医院,挂水。

一个医生建议我妈:给弄点粥吧,好消化;弄点鸡蛋,补充营养。

我妈就用搪瓷杯装了融热的粥,上面撒了蓬松的炒蛋,端来医院给我吃。我那会儿馋啊,没两下,鸡蛋扫光光,空口喝白粥,觉得淡,没意思,不想喝了,被我妈哄着,吸溜下去了。

所以对我而言,大概是这样:稀饭和粥,本身不怎么好喝,主要妙处是就小菜。后来接触的广东朋友多,自己也会熬粥了,就讲究粥底:

毕竟那才有味儿嘛。

说到味儿,我们那里粥与稀饭的下饭菜倒差不多通用。我那时候的话:

咸菜:雪里蕻,加点肉丝和毛豆更脆甜。

豆腐:豆腐拌了,撒点盐,加点葱更香美。

萝卜干:我外婆自己晒的,一层萝卜一层盐;韧、甜、咸,都好。

酱瓜:我们那里喜欢脆甜的酱瓜,朋友来吃,“这么甜!”

豆腐乳:也是讲究个咸口。我去重庆吃腐乳,辣,爽,大早上喝粥就腐乳能出一头汗。

肉松:在我们那会儿,这是奢侈品了。肉松略蘸一点稀饭汤时,口感很酥美。

现在想起来,这里头豆制品和各类蛋白质产物并不少。

我们在吃口味的同时,也在不自觉地摄入各种营养吧?

我一直不太爱喝牛奶,相比起来,更喜欢豆浆。

想起来,虽然我没有乳糖不耐受,但是东方人肠胃,觉得牛奶有点腻;干酪风味倒还好。

但作为饮料,牛奶,不如豆浆和豆奶来得清冽。反正喝了豆浆,爽快些;喝了牛奶,更渴。

我小时候能买到的面包,也不算好吃,软塌塌干巴巴。哪有我们自己脆香的油条、咬得出丝丝声的萝卜丝饼好吃呢?

现在想起来,我少年时的早饭口味,算是螺蛳壳里做道场,在有限范围里尽量多样化了。乳制品、豆制品、肉、碳水,都有。

毕竟我从十岁开始就得背个大书包,每天骑车半小时去上学;不吃好点,都没这力气。

到高三时,情况变了一下。那一整年,我爸妈也不知道哪里查来的什么,总之,早饭变着法子让我吃豆制品和肉,说是想给我加营养。

有没有加营养,我是不知道;但我高三的一个明确感受是:中午不太容易犯困了。

——至于知道犯困和血糖有关系、蛋白质更容易有饱腹感,是后来的事了。

人大概都有这个体会:

小时候胡吃海塞,怎么都行。累了睡一宿就好。

到年纪了,吃什么喝什么,都能体现到身体状况。

我的体会是:

——早饭碳水吃喝多了,中午真就容易犯困。

——早饭蛋白质吃少了,中午真就容易饿。

——中午吃多了油炸的和香辣料,下午跑步,同样的配速,心率就是容易快。

我跟跑步的朋友聊,大家多少都是:没跑步那会儿,你跟他说少吃油炸之类,不放在心上;真开始跑步了,一个个自觉禁了各种类似食品。

因为吃什么喝什么,最后真能体现在身体上。

蛋白质吃多了,的确冬天不容易冷,不容易生病,容易有饱腹感。

碳水吃多了,的确开心,有种结结实实的满足感。

一段时间不吃蔬菜,看到植物纤维就两眼发绿,很想念点脆的玩意。

一般而言,人想吃什么,就是身体在召唤什么营养了吧。

人的身体本身,是最诚实的。

话说,饮食发展到今天,已经从单纯的物质,发展到了精神属性。

比如在我们这里说粥,说咸菜,可以追溯历史——苏州人范仲淹的传奇就是断齑画粥。

清粥咸菜,是我们的传统操守。

好比跟老北京人说豆汁咸菜焦圈不好,人家也得不快活似的。

但一旦涉及现实,我们就该现实点。

上头说了,广东粥很好喝。但我有广东朋友说,他们长辈下狠心之前,爱说一句话:

“食粥食饭睇今次。”

据说是“吃粥吃饭,在此一举”?

看来吃粥和吃饭,待遇很不同。

这就让我想到,以前有位大人物也说过:

“忙时吃干,闲时吃稀。”

所以,大概,传统概念里,真正干活的诸位总结出的就是:

吃粥好消化,但营养缺一点;吃饭,相对地,比较有营养?

其实细想,皮蛋瘦肉粥、及第粥,里头也加了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东西嘛。

可见传统也都知道,单吃一样,从营养到口味,都不大对。

可见传统喝粥的人,也是在借小菜和粥底,尽量增加各种营养的。

日本人也爱吃白米。但我看过个研究说,江户时期,日本人得脚气病很多,是因为只吃白米,少了其他微量元素。

感觉跟航海水手饮食单一,容易得坏血病,是一个道理?

不管你口味怎么样,食物的营养永远在那里,不增不减。

当然,这个时代了,要吃啥,各人自便。

每个人都有喜欢吃的东西,每一个区域的人民都有中意的吃食。

我的西南长辈就是爱吃粉,我的无锡长辈就是爱吃炒虾仁。我去荷兰满街都是各种土豆、奶酪和肉油炸之后的混搭品。希腊人就是爱吃味道很重的羊奶酪。西班牙人各种油炸,尤其是齁甜的楚罗——油条撒糖搭配巧克力酱,我吃一口都被顶出去了。

那是喜好,是信仰,大可以自便。我们也没法去阻止英国人每天吃炸鱼薯条不是?

但食物自身所含的营养,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喜好或厌恶而改变。

如上所述,我也不爱喝牛奶,如果有得选择,更乐意喝豆浆。

口味上,早饭如果有粥和牛奶给我选,我肯定也乐意选粥,再要点萝卜干配炸黄豆。

但牛奶的蛋白质是比粥高,这是事实。

我自己的身体状况,喝粥也比喝牛奶更容易犯困。这不是我能左右的,是食物所含营养的问题。

粥、牛奶和鸡蛋也不是什么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对手。按我的想法,完全可以:

蛋炒饭+干酪擦粉调味。

或者用豆腐干丝和鸡蛋搭配粥。

这样米、蛋和乳制品/豆制品都摄入到了,皆大欢喜,多好——当然这不是本文的重点。

黑泽明导演有过个说法:白天吃东西是为了身体,晚上吃宵夜是为了灵魂。后一句很棒,但前一句,我觉得,是更日常的真理。

我觉得,在掰扯食物的各种属性之前,先得承认:

民以食为天,而食物最本原的第一意义,是身体营养的补充剂。

食物的营养对健康的影响,是客观事实。

就像每个不爱喝牛奶的孩子,大概都被大人念过一句“喝牛奶长得高!”

至于美食美味、食物附带的传统精神,那是附加衍生的。

大致上,应该是保证了身体健康供给之后,才来讨论吧?

尤其在这个,孩子特别需要免疫力的特殊时期。

如果非要拿着食物的属性,去跟营养学叫板,觉得喝粥比喝牛奶更能补蛋白质,那好像,就只有修仙一条路了:

我倒是也想靠吸风饮露来摄取蛋白质,靠打游戏来摄入植物纤维,靠吃巧克力来长生不老,靠看漫画来提升自身免疫力——可惜,好像,人类身体不是这么个机制?

特别声明:本站部分内来源于互联网与网友分享,本站只做收集与展示,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!